暂无
当前位置:影投之家  -  本地文章  -  投资流程

财政赤字货币化是什么意思 无限印钞模式

2023/11/11 11:01:57

浏览量:82

2018年7月,正处于去杠杆水深火热中的央行在一场会议上怒斥财政部财政政策不积极,眼睁睁看着央行陷于困境而不配合,引发一场央行与财政部的“互怼”大战。两年过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一次财政专题会议上的发言又一次触发了两派人士的神经,只是这回论战双方的攻守位置发生了互换。


在当前财政窘境下,刘尚希提出“可以考虑财政赤字适度货币化”以缓解当前财政困难,尽管措辞上又是“可以考虑”,又是“适度”,非常小心谨慎,“财政赤字货币化”七个字还是不可阻挡的成为了这次论战的核心。


那么,财政赤字货币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央行对这个词如此敏感?我国又到底要不要采取?下面我们逐一来看。

Part.1 什么是财政赤字货币化?

按照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所说,财政赤字货币化,就是用货币总量的永久增加给财政的扩张提供资金。与税收担保下的财政扩张不同,财政赤字货币化下的财政扩张由货币做担保,意味着财政花的钱都可以由央行印钞来解决,所以又被称为政府债务货币化。


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一政策基于MMT理论(现代货币理论),该理论认为主权国家的债务可以无限扩张,直接通过政府支出便可以创造企业、居民部门的收入,也就是说,印钞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不过使用的前提是,货币政策已经失效。


MMT理论诞生之际正处于美国经济繁荣的九十年代,并非是当时的主流理论,但是金融危机之后大规模QE无法解决美国经济增长问题,MMT开始受到关注。


然而,看似好用的政策其实后患无穷,对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挑战、财政大规模扩张下对财政纪律的影响、以及疯狂印钞引发的滞胀风险,任何一项都会冲击主权债务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


我国在1995年制定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中明文写到,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不过在当前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从欧美国家到新兴经济体都遭遇了经济超预期下挫,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非常规的QE、负利率等手段影响相继减弱时,部分国家开始打开MMT这一潘多拉魔盒。

Part.2 论战缘何而起

在4月17日的政治局会议中,“六保”首次提出,意味着在政策方向上已经从消费、投资等传统需求管理转向了风险管理的新框架[1]。保就业、保民生、稳定中小企业将是本轮公共卫生危机中的重点。


而与金融危机下资产价格问题不同,大规模QE是为了避免出现债务崩盘-通缩的循环,此次全球经济陷入“大封锁”状态,需要对企业、居民等微观主体进行救助,这就需要财政财政发挥定向纾困、救穷等功能[2]。


目前,我国已经连续5年超出财政预算赤字,收支矛盾持续凸显,自地方隐性债务控制、大规模减税降费等措施出台以来,财政收入减少但支出丝毫不减。


这次疫情冲击下,停摆的经济导致税收收入承压,叠加减税降费的影响,一季度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4.3%。与此同时,疫情防控的支出急剧增加,各地政府出台财政贴息的政策为企业降低成本,财政形势非常严峻,“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担子重大。


形势所迫,财政只能先哭穷。

Part.3 两派交锋

财政紧张,刘尚希“财政赤字货币化”观点一出,财政派和央行派便开始了激烈交锋,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前者认为后者不懂变通,后者认为前者太过理想化。


财政派人士认为常规的发行国债会占用市场的流动性和资金,不如直接让央行购买国债风险更小。而且只要政府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并不会带来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资产泡沫。


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日本等发达国家实施超级量化宽松政策,货币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引起通胀。而在当前的危机背景下,也不应该一刀切地否定财政赤字货币化。


财政派的第二大观点认为特殊时期应该采用特殊手段,疫情当下我国形势是“前所未有”的严重,我们需要果断采取足够有力的政策,打破传统观念,在适当程度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后有序进行政策退出,就可以很好的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不过对于如何有序退出,财政派并没有明确思路。


央行派人士则给出了360°全方位的反对意见。


首先,这是在挑战央行的独立性。借钱与印钱看似只有一字之差,但借钱需要还本付息,这便对政府行为有了天然约束,而财政赤字货币化意味着政府行为将没有法律约束,政府可以无限度地举债并通过发行钞票来享受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央行就此沦为财政的提款机,直接印钞偿还政府债务引发通胀恶果。


一战后的德国为了偿还巨额赔款,采取财政赤字货币化疯狂印钞,德国马克剧烈贬值,甚至买一块面包就得支付几千亿马克。同样情况也出现在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滥印钞票,百元大钞用来当手纸,千元以下钞票连乞丐都不要,最后法币系统崩溃,百姓苦不堪言。


可见财政赤字货币化是不能轻易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因此,应该从财政的纪律上保持央行的独立性,从规则上防止极端情况的发生。倘若修改法律,应该慎之又慎,不能因为目前一时的经济下滑就改变长远的规则。


此外,我国的政策空间还很大,远没到要使用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阶段。不到60%的政府债务率和不到3%的一般预算赤字率都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们还有足够的空间来实施相关政策。

Part.4 当前宏观环境下的适用性

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讨论,不能脱离宏观环境的具体情况。MMT理论只有在货币政策失效的条件下才适用,联系到宏观环境,货币政策失效与否与需求密切关联。需求不足下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发生阻塞,进而引起货币政策失效。


通常而言,需求不足与高储蓄率相关,当大量货币流入市场,过高储蓄率下导致货币无法顺畅流向实体经济,货币政策传导路径阻塞,甚至进入凯恩斯所说的“流动性陷阱”的极端情况。此时货币总量对实体经济完全没有影响,打消了使用“财政赤字货币化”最害怕出现的通胀上升的副作用,便达到了使用条件[3]。


而我国在现有抗疫政策下,经济已经开始恢复,各类消费都相继表现出了“V”型复苏。4月社零增速进一步收窄至-7.5%,粮油食品、日用品的增速也已由负转正,一季度对经济拖累严重的汽车行业零售额同比已从-40%收窄至零。种种迹象表明,已有的应对政策是有效的。


暂无
  • Q Q: 892340404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影投之家”版权所有  |  ICP证:ICP备10024182号  |  技术支持:框分类信息系统(v2023.2)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