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代表作品有哪些「陶渊明生平简介及诗文大全」
2025/4/13 17:58:33
浏览量:32
五 柳 先 生
陶渊明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有不计其数的杰出人物,但陶渊明是别具一格,别树一帜的人。其流下来的一句经典妇孺皆知,即就是如电闪雷鸣的一句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句话就发生在如今的湖口土地上!当时湖口之地属彭泽县,县治就在均桥镇柳德昭村。那里还保留有“三贤寺”(又名三学堂),“玩月台、洗墨池”遗址。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8月),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到任81天,浔阳郡主派督邮前来检查公务,这个督邮名叫刘云,以凶狠贪婪著称,每年两次到下边巡视都要索贿,否则就栽赃陷害。县吏向陶公说:“当束带迎之。”陶渊明叹道
:“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遂挂冠辞印而去。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志。其气节为后代读书人所景仰。元代,湖口县令孙文震在治所建《陶靖节祠》以祀之。
陶渊明在彭泽令任上虽然只待了81天,但也做了许多利国利民之事。首先是劝农桑,二是举修水利,疏浚小港和洗墨池、玩月台,并亲自栽种了五棵柳树,并命名为五柳乡,自称为五柳先生。
陶渊明毕生好学,传世作品不少。其代表作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饮酒二十首》等。现今有《陶渊明诗全集》传世,收集陶公诗作159首。
陶渊明出生于东晋哀帝兴宁2年(公元364年),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人,出身于仕宦世家,曾祖陶侃官拜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当过太守。但其并没有享受到达官显贵们的家庭幸福,因他8岁丧父,12岁丧母,得外祖父赡养成人,故对世代炎凉、人情冷暖有切肤之痛,这对养成其高尚气节不无关系。
陶渊明一生时隐时仕。出任过江州祭酒、主簿,做过九江郡守桓玄幕僚,做过镇南将军刘裕的参军,还当过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义熙11年(公元415年),朝廷还征召他任著作郎,他称病辞谢。
陶渊明被世人认为清高冷峻。实际上他十分平易近人。从他的诗文中就看到他招邻饮酒,偕农夫躬耕田亩。虽对腐败的官场不屑一顾,却也有一批重量级朋友圈,如:鼎鼎大名的虎将檀道济、江州刺史王弘(瑯瑘王之孙)、镇南将军刘裕、建威将军刘敬宣等。任彭泽令时,常与周续之,陆修静、慧远交流学问,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佳话。
义熙四年渊明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玉京山)失火,乃迁家至栗里(今星子县温泉栗里陶村),生活渐趋困难,元嘉四年十一月(公元427年),陶渊明溘然而逝,一代巨星殒落。其留下的精神财富滋润了中华民族,其亲朋好友私谥他为“靖节”,实至而名归。“不为五斗米折腰”遂成为中华民族的经典!
陶渊明毕生好饮,每饮不醉不归,直对陪饮朋友说:“我醉欲眠,你回去吧!”朋友颜延之送他两万钱,他直接存在酒肆。在彭泽任上,有100亩公田,他让吏卒全部种秫,以便酿酒,但其夫人翟氏坚持拿50亩种稻,他只好同意。当时五柳乡有慧远开创的莲花寺(在今王天常村),他与周续之、陆修静、慧远等常在五柳乡和治所烹茗煮酒,吟诗作对,讨论学问。陶渊明不通音律,但却制无弦琴一张,酒后辄抚弄,以寄其意。唐朝李白诗曰:“古来圣贤皆寂莫,唯有饮者留其名!”用之五柳先生,不亦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