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
当前位置:影投之家  -  本地文章  -  影投文章

香港保险公司排名前十 香港保险排名

2023/9/1 19:57:20

浏览量:393

01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银行

世界著名的三大金融中心包括纽约、伦敦和香港。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对全球金融业具有重大影响。伦敦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外汇交易市场,其经济支柱是金融行业,服务业也十分发达。全球主要的银行和保险公司都集中在香港,香港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

香港的银行业拥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排名世界四大银行中心之一。香港银行可以分为两类: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包括英国的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新加坡的星展银行,美国的花旗银行、运通银行,以及法国的巴黎银行等。

香港排名前十的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中国银行(香港)、渣打银行(香港)、恒生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亚银行、南洋商业银行、星展银行(香港)、中国建设银行(亚洲)、中信银行(国际)

  • 02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保险
  • 香港保险业非常发达,已有182年的历史。香港拥有来自全球各地的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产品具有独特的英式分红,分红率在6.8%至7%之间。此外,香港保险业还因其独特功能,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配置海外资产的需求,实现财富传承,同时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
  • 以下为香港前10大保险公司(排名不分先后)

1、友邦保险“百年友邦”,说的正是友邦保险。

友邦保险业务始于1919年,创始人史带先生在上海开启了友邦与中国的缘分。1949年,公司将总部迁至香港,从此开始拓展亚洲保险业务。截至2021年,友邦保险在《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13位。

2 保诚集团成立于1848年,从1964年开始在香港销售保险。保诚集团拥有170多年的历史,是全球最著名的人寿保险公司之一。其最著名的理赔事件发生在1997年,当时戴安娜王去世,公司赔偿了5000万英镑。在2020年的《财富》500强企业排名中,保诚集团排名第80位。

3、安盛保险集团安盛保险集团创立于法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于1986年进入香港,开始在香港销售保险。2017年安盛香港mdrt(百万圆桌会议)人数达到897人,排名全港第三。在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48位。

4、宏利宏利金融集团的创始人比较厉害,是加拿大首任总理亚历山大·麦当奴于加拿大创立,该集团从1897年开始在香港经营保险业务,并在1999年成功在香港上市。其mdrt(百万圆桌会议)人数达到594人,全港排第四。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277位。

5。大都会大都会集团成立于1868年,总部位于美国,香港大都会保险是其全资附属公司。凭借美国总部的强大影响力,香港大都会的业务拓展至全球范围。2005年,香港大都会与联和投资合作,成立了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截至2021年,《财富》杂志美国500强排名中,大都会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排名46位。

6。富卫保险与其他公司相比较为年轻。它原本是荷兰ING集团旗下的成员,后来被盈科收购成为其保险业务。值得一提的是,盈科的创始人是李泽楷,这是著名商人李嘉诚的次子。截至2017年,盈科在香港和澳门服务的客户数量达到50万,总资产达到116亿元。

7。富通保险的前身为盈科保险,后来被富通收购并成为其旗下公司。2007年,富通还收购了李泽楷在盈科保险的股权。富通保险是香港寿险公司之一,以“立足香港,融入中国,面向亚洲”为战略,自16年开始业务发展速度迅猛。

8、中国人寿(海外)终于有一家是内地人们比较熟悉的公司。国寿在内地拥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就算不了解保险的人都知道这家公司的存在。而为了开拓市场,于1984年在香港成立分公司开展业务。

9。中银人寿是香港目前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于1998年正式开业,主要为香港客户提供财富管理、人寿保险等服务。其背后的集团——中银集团是香港第二大金融集团。

10。汇丰人寿是一家合资公司,由汇丰保险和国民信托有限公司在2009年合资创立,总部位于上海。该公司主要销售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2022年,汇丰人寿完成了股东变更,成为汇丰在内地全资控股子公司。



  • 03赴港配置港险已成为三大必做之事
  • 2023年5月31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官网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香港保险的新投保保单数据,不包括续费。
内地客户赴港投保同比上升2691%

2023年一季度,内地赴港投保保费达到96亿港元,同比增长了2691%,涨幅高达27倍。由于疫情的影响,积压的需求迅速释放,导致港险市场迎来疯狂增长,一片繁荣景象!

2022年一季度,内地赴港投保的保单数达到了34,506张,同比增长了3253%,是去年的3倍多。最受内地客户欢迎的是终身寿险和重疾险,占比分别为55.64%和33.39%,医疗险占比为4.9%。随着跨境流量的恢复正常,压抑已久的市场需求迅速释放,加上2022年同期的基数较低,预计今年内地客赴港投保的新人寿保单保费将出现“报复式”反弹,较去年暴增近15倍至300亿元。

全港新单保费同比上升10.82%

2023年一季度,香港保险市场的新单保费达到了469亿港元,同比增长了10.82%。根据保单数统计,一季度保单数达到了23.2万张,同比增长了14%。在保费结构方面,整付保单的占比最高,达到了49.3%,5年以下的保费次之,占比27%,5到10年的保费占比19%,10到25年的保费占比20%。根据这种趋势,今年香港保险市场的新单有望突破疫情前的水平。


在今年上半年,香港累计吸引了约1300万人次游客,其中内地旅客占比近八成,约为1000万人次。特别在6月份,每日平均旅客数量更是高达9.2万人次。除了旅游观光、访友探亲、商务洽谈之外,内地游客赴港还有“赴港三大必做之事”,即购买香港保险、到香港银行开户、打疫苗。这也使得香港银行开户需求火爆,许多银行都面临“一户难求”的场面。每天香港银行前都会排着长长的队伍,有些银行的预约甚至排到了一个月之后,有些排队的客户也无法如愿开户。为了吸引高净值客户,银行每天都会限制开户数量,并进行严格的审查。

04

2023年一季度,香港保监局数据显示,内地访客新造业务96.13亿港元,较2019年一季度128亿港元增长75%,上升2886%。考虑到两地2月6日实现全面通关,从月均保费的角度,一季度保费收入已几乎与疫情前持平。其中,高净值客户大幅提高了投保金额。数据显示,一季度内地访客购买终身寿险19198份,金额76.7亿港元,件均首年保费40万港元。


以前,高净值客户可能已经持有香港保单,但投保金额并不大。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许多高净值客户退出了原本的经营,手里持有大量现金。保险稳健保本的特点刚好吸引了他们,而美金保单又能避免单一货币风险。因此,公司今年大单层出不穷。据一位2016年入行港险的代理人透露,她上个月单月完成了50万美金的首年保费。

中信建投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香港地区分红储蓄险产品具有收益率高、适配性高、功能性强等优势,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从收益率方面来看,香港地区分红储蓄险产品的中长期预期收益率约为年化6%左右,并且近年来分红实现率均接近100%,具有较高的收益率水平。

汇丰保险香港行政总裁文德华表示,得益于年初开始的业务持续强劲增长,汇丰保险在一季度新造业务保费超过100亿元。文德华表示,离岸客户对寿险产品的需求已经超过了疫情爆发前的水平,并预计今季度将继续保持增长动力。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环境中,香港拥有百年历史的保险公司数量众多,保险密度排名亚洲第一,全球20大保险公司中有13家在香港授权经营保险业务。


比起大陆险,港险有哪些优势?

1.整体定价相对更有优势

由于香港地区的死亡率相对较低,重疾发生率也较内地较低,因此其保险定价具有优势。在不考虑保费中其他附加费用的情况下,同样保额的重疾险或寿险的“纯保费”理论上应该比内地更低。但是,具体产品具体对待,附加保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2.保险市场竞争更充分

在相当于十五分之一个北京、七分之一个广州的香港土地上,有着160多家国际保险公司经营业务。竞争程度更为激烈,也会让保险产品价格、服务等竞争更加充分。

3.保证转换权益(Conversion Privilege)

香港保险独特之处在于,在指定时期内(通常是保单前10-15年),您可以将定期保单转换为一份终身保障,而无需提交任何健康声明。不过,保费的计算需要根据转化时的年龄进行重新核定。

4.香港保单为美元资产

香港保险以美元保单为主,理赔款也是美元结算。如果未来打算去港澳地区或海外就医,香港保险会更为便利。此外,对于资产配置多元化的家庭来说,购买香港保险也是一种不错的资产配置选择。



5.<香港重疾险>癌症多次赔付责任是标配

在香港的重疾险产品中,大多数重疾险都带有癌症多次赔付责任。这个功能可以在间隔期为3年或更短的时间内,赔付癌症的原状态、复发、转移或新发。对于那些容易多次患癌的重疾(如癌症),这个功能是非常实用的。

6. <香港重疾险>有分红功能

香港的重疾险产品通常都带有分红功能。有些产品甚至将分红转化为保额,用以抵御一定的通胀。然而,内地监管规定不允许将重疾险设计为分红型产品,因此有些保险公司可能会通过附加重疾险的方式实现分红功能,但这样做保费会相应增加。

7. <香港寿险>高价值保单可做“保费融资”

香港保险独有的“保费融资(Premium Financing)”功能是指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和银行之间的业务。它的操作方式是,投保人缴纳大约30%的保费购买香港的“万用寿险”,剩余70%的保费向银行贷款购买。一旦投保成功,这张保单就会抵押给银行,客户需要陆续偿还贷款,直至还清。这种操作门槛较高,只适用于一开始就具有较高现金价值的寿险产品,基本上需要趸交保费。此外,费用差不多要50-100万美元起步。



8. <香港寿险>保单的免责条款较少

寿险保单中,责任免除条款相对较少,通常不涉及一年以内的自杀。而内地保单则可能包括一些犯罪行为、战争、暴乱、酒驾等免责内容。

9.香港投资环境更为成熟

香港整体的投资环境较为稳定,保险资金的大类资产配置偏向于股票、房地产等权益类产品,因此,香港带有分红的产品预期回报可能比内地产品更高。然而,相应的风险性也必定更高,收益波动性也会较大。因此,需要更加长期的投资回报来平滑收益。

10.香港保险公司的股东更为成熟

香港保险公司的股东对保险资本的认知更为成熟,因此对投资一家保险公司所要求的回报也不同于内地。从经营角度来讲,干预较小。

暂无
  • Q Q: 892340404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影投之家”版权所有  |  ICP证:ICP备10024182号  |  技术支持:框分类信息系统(v2023.2)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