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值高好还是低好 不能光看市值
2023/11/7 19:44:59
浏览量:104
A股市场的注册制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经形成了从科创板到创业板、再到全市场的“三步走”注册制改革布局。注册制IPO的“一个核心”就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要求发行人充分披露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
IPO试点注册制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不断深入,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从2019年7月科创板IPO注册挂牌开始,再到2020年6月创业板实施IPO注册制,接着今年4月份合并深圳主板与中小板,A股市场的生态环境的结构性变化,已经深度影响着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交易命运.。
和尚在近二年的交易市场,确实感受到了市场理念的深刻变化:
只看市值,不看估值!
近日看到一篇《你们30亿市值都不到,我们接待不了》的文章被刷屏。说的是一家上市公司市值曾达100多亿元,在过去几年收入增长了3倍的情况下,却由于各种问题,如今市值已跌破30亿元。该公司实控人希望与机构投资者交流。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约路演时,机构却因公司市值太小不予以接待。
为什么不予以接待?原因一目了然:股票市值太小。在当下的A股市场,请注意——上市公司老板”求关注“的这种状态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有了一种普遍性。
据公开资料显示,深圳一家电子行业小市值上市公司董秘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种情况我们也遇到过,应该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另一家上市公司董秘也告诉记者,早几年公司业务红火的时候,经常会接到机构调研的要求,但后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公司业绩大幅下降,市值大幅缩水至40亿元左右,已经很久没有机构过来调研了。
可以看出来,市值大小在当下A股市场决定了一家公司或个股是否”被关注“!换句话说,原来那些低价类股票,诸如ST股、壳资源股、低价绩差股等这些低市值股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缺乏业绩成长性,一般会遭到机构的抛弃。在二级市场上,股价自然就没有大资金推升股价,参与炒作的散户想赚钱也就特别困难了。
可是,直到现在仍然有相当大部的散户投资者,始终钟爱着低价类股票,对高价类股票存在敬畏之心,一年到头炒股下来,不旦没有赚钱,反而是将工资收入也亏进去了。
其实,原因也挺简单,散户还停留在非注册制IPO市场机制的交易环境里。你没有改变就等于亏损,这就是现实。
2020年的A股,正是演绎着”只看市值,不看估值“的市道,资金越来越向头部公司靠拢,机构也逐步向头部公司看齐。
白酒类板块是2020年表现最惊艳的股票,白酒指数从1353点上涨到5341点,指数涨幅高达2.95倍,持有白酒类股票的机构和散户投资者是大赚特赚。
一只具有典型代表的股票——贵州茅台(600519)股价从2020年初的985元左右,涨到2600多元,市盈率从30倍推高到了超60倍,市值从1.24万亿元涨到了3.3万亿元。市盈率已经超60倍了,可还是有机构研报发布贵州茅台股价看涨3000元/股。
和尚从2019年下半年以来,就已经注意到了几乎所有财经专业类媒体的言词中,讲得最多是某某股票的市值,而不是以前那样用某某股票的估值(市盈率)来评说了。相信大多数散户都可以看到今天某股票大涨,市值增加了多少,或者某股票大跌,市值不见了多少之类的……
之所以现在市场流行”市值“,不讲估值,A股市场上才会有百元、千元的股票层出不穷;如果像原来一样很看重估值(市盈率),不谈市值,所以在A股市场但凡出现百元大票,就会引起市场惊叫。我们的A股原来是较少百元以上股票的,不像现在百元以上的股票变成了常态化趋势,就是因为市场流行的是”市值“一说。
市值越高,一般股价也越高,在市场上的表现也越活跃,这是注册制以来的一个普遍现象。
据统计数据显示,注册制实施以来,小市值公司成交额占比明显下降,2020年股价已与市值大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市值越大,股价往往越容易走高。
有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市值在1000亿元的公司有137家,仅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3.33%,但日均成交额却达2745.43亿元,占比30.96%。A股近50%的公司市值在50亿元以下,日均成交额仅为968.04亿元,占比也仅有10.92%。市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公司,今年来平均每家日均成交额达20.04亿元,是同期A股公司平均额的9倍,也是市值低于50亿公司的39倍。两极分化之下,反映的是A股市场上尾部的小市值公司正被边缘化,这也是目前A股的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