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
当前位置:影投之家  -  本地文章  -  投资知识

财政赤字货币化后果是什么 有可能会这般严重

2023/11/11 10:59:09

浏览量:126

财政赤字货币化”听上去是一个挺学术的词,也有一些支持者,但其本质是:政府在财政入紧张的情况下,并不是通过向民间“借钱”(如向市场发债)的方式来为其财政赤字提供融资,而是靠自己的政府公信力指定央行“印钱”来为赤字融资。这里说的“印钱”,即政府指定央行“印钱”,具体形式可以是让央行永久性地持有政府发行的债券。更直白一些的“赤字货币化”推崇者认为,这些发给央行的债是不需要还的,政府也事实上不需要付利息,即使要付利息也可以再从央行借钱来付。

毫无疑问,这样的行为弊端太大了。

首先,政府行为不被约束,感受不到财政的压力,因为一缺钱,直接印就好了,历史上许多曾经允许财政向央行借款和发债度日的国家都发生过恶性通货膨胀,国民党时期的中国、70-90年代的智利和秘鲁、最近的委内瑞拉等都是例子。

1.政府虽然是受益人,但是风险确实民众买单,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人们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

2.货币增发过多,会带来房地产泡沫,任何实体都不如倒卖房地产挣钱,长此以往,严重伤害实体经济,市场处于病态。

3货币贬值,进口需求减弱,进一步打击消费需求

4“赤字货币化”机制一旦建立,会反过来鼓励财政过度负债,就可能引发国际市场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信心危机,国家主权债的信用评级可能因此下降,融资成本上升。

对当下的中国来说,虽然疫情对经济和财政收支造成了短期的冲击,但从二季度开始,经济复苏势头已经相当明显,财政收支情况也会逐步好转。即使今年我国要比去年多发一些国债、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其规模并不会太离谱,完全可以在现有的财政与金融之协同框架下有序进行,比如通过适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设计某些向银行定向提供流动性以支持其购买新发国债的机制等。没有必要大动干戈,以增加长期经济金融风险为代价,打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央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政府债券”的法律底线和对财政行为约束的最后一道防线。


暂无
  • Q Q: 892340404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影投之家”版权所有  |  ICP证:ICP备10024182号  |  技术支持:框分类信息系统(v2023.2)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