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简介资料「李白的一生简要概括」
2025/4/13 17:44:07
浏览量:24
李白出生于昌隆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的九世孙。
蜀中时期: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五岁时,已有诗赋多首,十八岁时,隐居戴天大匡山读书,写下“林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出蜀远游:
二十四岁时,出蜀远游,期间写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和“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等著名诗句。
卧病扬州:
开元十四年,二十六岁的李白病卧扬州,写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结识孟浩然:
同年冬天,李白与李邕相识并结识了孟浩然。开元十六年春,李白与孟浩然相会于江夏同游黄鹤楼,在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仕途不顺:
开元十八年,李白曾多次谒见多位王公大臣,但均无结果,写下“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表达自己的失意之情。在长安穷愁潦倒时,写下了《行路难三首》。
此间,在送别友人王炎入蜀时,还写下了著名的《蜀道难》,表达自己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劝告王炎不要在蜀地滞留太久,早日回归长安的思想感情。
开元二十三年,李白向玄宗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同年,李白向玉真公主献了诗,还结识了贺知章,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开元二十四年,岑勋千里寻访李白至嵩山,元丹丘请李白再至嵩山相会。相会期间,李白写下著名的乐府诗《将进酒》。
供奉翰林:
天宝元年,唐玄宗诏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玄宗每次有宴会或郊游时,都会命令李白陪伴左右。
天宝二年,李白进翰林院。初春奉诏作《官中行乐词》,暮春奉诏作《清平调》。没过多久李白就对御用文人生活厌倦起来,某次醉酒受诏时写下“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表达自己对宫中生活的厌倦,最后被玄宗不喜。
安史之乱,入幕永王: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在这年秋天,在庐山屏风叠隐居起来。至德二年(757年)正月,五十七岁的李白投身到永王麾下,在军营作《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
永王兵败,流放夜郎:
永王李璘兵败后,李白在浔阳逃亡时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写下《狱中上崔相涣》、《浔阳非所寄内》等诗向崔涣求救,后被宋若思、崔涣营救,但最终还是因为参加了永王东巡而被流放至夜郎。
幸获赦免,当涂病逝: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宣布大赦,在夜郎流放的李白也获得赦免,获得自由后他顺着长江而下,途中写下著名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与轻快。
在到达江夏后,写下了著名的“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表明自身政治立场的清白。
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因病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第二年,李白在病榻上把《临终歌》的手稿交给了李阳冰后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