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是几月份「关于初夏盛夏仲夏详细介绍」
2025/4/14 21:41:17
浏览量:22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一个夏季,分为三个阶段:初夏、仲夏、末夏。
初夏,是立夏和小满;
仲夏,是芒种和夏至;
末夏,是小暑和大暑。
在春三月的时候,是天地俱生,到夏三月,则是天地气交。
所谓“春生夏长”,春天要生发,夏天则要成长。
初夏
一、立夏——揭开夏日的轻纱
立夏,一般在每年公历的5月5~7日。
二十四节气中有4个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所谓立,就是开始的意思,立夏,是夏天的第1个节气,意味着夏天开始了。
立夏之后,天气越来越热,太阳越来越大,降雨也开始增多。此时,草木和庄稼都进入了一个旺盛的生长阶段,农忙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了。
二、小满——农作物渐渐丰满
小满,一般在每年公历的5月21日前后。
小满是夏季当中的第2个节气,小满得名于“小得盈满”,此时的夏天,农作物逐渐饱满,还未没有完全成熟。这种作物将熟未熟的节气,就叫“小满”。
小满时节,麦田泛起层层波浪,渐渐微黄,再过不久,麦收就要开始了。
仲夏
三、芒种——忙碌的播种季节
芒种,一般是在每年的公历6月5日或6日。
芒种是夏季的第3个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正式开始。
此时,全国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
芒种的“芒”,指的是像麦芒一样,带有针尖的农作物。这是一年当中,北方收麦、南方种稻的时期。
俗话说“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是说在芒种时节,田里的人们正在忙着播种。此时全国各地,农活很多,是农人们一年当中最为忙碌的时刻。
在芒种时节,像大豆、玉米、甘薯这一类的农作物,正是播种的最佳时期。
四、夏至——日照最长的时节
夏至是每年公历的6月21或22日。
夏至是夏季的第4个节气,至,是最、极的意思。
夏至,是日照时间最长的时节。在我国,夏至那一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阳气到达极点,因此,这一天被命名为“夏至”。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但并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的天气潮湿闷热,经常会有雷阵雨。夏至的雨,常常来去匆匆,刚刚还是艳阳高照,一眨眼就下起瓢泼大雨。
对于南方地区,这是一年当中降雨量最多的节气,对于农人来说,此时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防止暴雨洪涝灾害。
末夏
五、小暑——闷热的入伏天气
小暑,在每年公历的7月7或8日。
小暑,是夏季的第5个节气。暑,就是热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热,还没有到大热。
小暑,是入伏的标志。每年的7~8月,都是一年当中天气最热的时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伏天。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和末伏各有10天,中伏时间不固定。总体来说,三伏会持续30~40天。
从初伏开始入伏,对应着小暑这个节气。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会开始迎来夏季的高温天气。
小暑,没有大暑热,但此时温度已经很高了。在这个世界,经常会有多云的阴天,空气里闷热难耐,连吹起的风都是温热的,让人喘不过气。
此时的人们,会喜欢吃一些冰西瓜、冰饮料、冰激凌等,来解除暑热难耐的感觉。
尽管炎热的天气让人叫苦连连,但对于农民伯伯来说,他们还是希望天气可以再热一些,这样才能让庄稼长得更高更壮。
然而在这个节气,农人们最害怕的是遇上伏旱。
伏旱,是因为气温过高,地表水分蒸发很快,如果再遇上少雨的天气,就会出现伏天里的旱灾。这会让庄稼遭受巨大的损失。
六、大暑——酷暑与暴雨交替的世界
大暑,在每年公历的7月23前后。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顾名思义,小暑是小热,大暑就是大热,是宇宙无敌超级酷辣热,这是一年当中最酷热难耐的节气。
大暑,是一年当中光照最强、气温最高的时期,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已达到35度,甚至有些地方会高达40℃以上。
此时,整个世界就像进入了一个大蒸笼,稍微动一下就会汗流浃背。
因为高温多雨、光照充足,大暑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这是种很多蔬菜最好的时候,比如说萝卜、白菜、香菜、玉米、黄瓜,芹菜,空心菜等,都是最佳的种植时期。
要注意的是,同小暑一样,大暑也容易出现伏旱现象,所以要及时灌溉,保障土壤水分充足。
与此同时,南方一些地区早稻已经开始成熟了,不必等到秋天,现在就可以收割了。虽然说早稻不如晚稻香,但是夏天的稻子,别有一番独特风味。
在大暑时节,暴雨也是说下就下,一声招呼都不打,天气预报也难以琢磨大暑的“脾气”。所以,在这个时节,出门记得要常带伞。
夏三月,六个节气演绎了绚烂的夏日,为人间撒下欢乐的种子。
立夏之际,夏日序幕徐徐拉开;小满时节,雨水滋润大地;芒种时分,农忙之时,万物向阳生长;夏至之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长,万物在炽热的阳光下尽情绽放;小暑时节,炎炎夏日,寻找避暑之地;大暑之际,烈日炎炎,在炙热中,孕育着新的生命和希望。
夏日的六个节气,让我们见证了万物的生长与繁华,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